市名
click below
click below
市名
Normal Size Small Size show me how
廣東省市名 -來源 / 別名
廣東省市名 -來源 / 別名 (有地圖)
市名 | 來源 / 別名 |
---|---|
廣州市 | 三國時期,吳國的勢力已逐漸擴展到嶺南一帶。217年番禺成為交州的治所。246年吳國把交州分為「交州」和「廣州」兩部分,合浦以南稱「交州」,合浦以北稱「廣州」。廣州治所在番禺。這是「廣州」得名的開始。簡稱穗,別稱羊城、穗城、穗垣、仙城、花城;古稱番禺或南海(注意番禺(縣)與南海(縣)與今意番禺區和南海區不同。) |
深圳市 | 又稱鵬城,深圳的「圳」意為田間水溝,「深圳」作為地名最早出現於明代早期(1410年)文獻中山市 |
珠海市 | 1953年改為珠海縣,因地處珠江口與南海之間而名。1959年3月22日併入中山縣,1961年復置珠海縣 |
佛山市 | 直到唐貞觀二年(公元628年),塔坡崗上某天忽然異彩四射,鄉人齊聚起來在塔坡崗上掘得三尊銅佛,搬開佛像,見一股清泉湧出。鄉人便建井取水,並在崗上重修塔坡廟寺以供奉三尊銅佛。故有一句諺語:「未有佛山,先有塔坡」。此後由於人們認為此地乃是佛家之山,便取名「佛山」。佛山在此之後成為珠江三角洲的一個宗教中心,故又稱為「禪城」,也就是現在的佛山主城區之名。(佛山古稱為季華鄉。) |
茂名市 | 茂名作為地名最早用於隋朝開皇十八年(598年),中央政府於羅州增設縣治,以道教先驅潘茂名之名命名。據《茂名縣誌》記載,潘茂名於西晉太熙元年(290年)農曆三月二十四日生於高州根子鎮潘坡村。相傳潘茂名一生心懷天下百姓,懸壺濟世,行醫為民。他淡泊名利,不喜爵祿,朝廷三召而不至;他不貪財帛,施醫贈藥,惠及桑梓;碰到瘟疫肆虐,他潛心研丹,冒死試藥,止疫安民,深得嶺南民眾敬仰,又受到朝廷讚揚。為表彰潘茂名的功德,朝廷以其名設立茂名縣,唐貞觀八年(公元六百三十四年),又以其姓設置潘州,治茂名縣,並沿革至今。 |
肇慶市 | 宋重和元年(公元1118年),宋徽宗認為是由於端州的靈氣使其當了皇帝,遂改端州府為肇慶府,御賜一名「肇慶」,意為「開始帶來吉慶」。(簡稱肇) |
惠州市 | 北宋宋真宗天禧四年(1020年)為避太子趙禎諱,改禎州為惠州,始有「惠州」之稱,並一直沿用到今天。(自古即有「嶺南名郡」和「粵東門戶」之稱) |
潮州市 | 隋文帝開皇十年(590年),全國廢郡設州,屬循州義安縣,次年升立州。因地臨南海取「潮水往複之意」,故命名「潮州」.廣義的潮州,也就是歷史上的潮州,主要包括現在潮州市、汕頭市和揭陽市以及粵東其他部分地區等。(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有「海濱鄒魯」、「嶺海名邦」之美譽。)) |
汕頭市 | 康熙五十六年,清政府在這裡築炮台,此地改稱「沙汕頭」(沙汕頭炮台),雍正、乾隆期間,逐漸被簡稱為「汕頭」。(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。) |
湛江市 | 1945年,日本投降後,由於中法交涉,9月21日中華民國收回,以廣州灣範圍劃設市治,定名湛江市。因歷史上曾屬椹川縣,境內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,因而得名。(簡稱「湛」,舊稱「廣州灣」、別稱「港城」) |
江門市 |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──蓬江的會合處,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,故名江門。(江門地區又稱「四邑」、「五邑」。) |
河源市 | 雍正《廣東通志•沿革》卷五則載:「齊永明元年(公元483年)析龍川置河源、新豐二縣,俱屬南海郡。」「河源」這個地名從此出現。(故被譽為「客家古邑·萬綠河源」) |
韶關市 | 隋(公元581年—618年)始設韶州,民國時期(1943—1945年)設省轄韶關市,為廣東省臨時省會 |
東莞市 | 東晉咸和六年(公元331年),東莞立縣,初名寶安。唐朝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更名東莞,縣治置於涌(今莞城)。東莞相傳因地處廣州東面(今東南面)及盛產水草(莞草)而得名。 |
汕尾市 | 在清雍正九年海陸豐分縣的地圖上,標有汕尾地名,並云:「海豐縣南50里至汕尾海邊。」汕尾之得名,源於海沙灘的兩條自西向東的沙隴線(沙壩),上輩稱為線,諧音「線」為「汕」,而港口墟集處於沙隴線尾部,故稱汕尾。汕尾是原來的海陸豐地區,原名「汕美」。汕尾港早在宋初就成為商埠,曾經是「舟楫雲集」之地,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「小香港」之稱。 |
陽江市 | 陽江的名稱來源於流經陽江的母親河——「漠陽江」,而漠陽江的名稱又源「莫陽」,陽江最早叫「莫陽」。因為陽江古時候屬於古越,居住的多是越人。古越語中,「牛」為「莫」,(陽江話現在稱「牛」還叫「牛咩」);「羊」越語為「陽」,和太陽的「陽」。「莫陽」就是牛羊的意思,據此推測古代的陽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,或者是牛羊集市。而漠陽江江邊現有一村,叫牛場村。陽江處於江之北,所以叫陽江。(中國古代地理立位,山北水南曰陰,山南水北曰陽)。隋大業二年(公元606年),陽江正式始為陽江縣。 |
梅州市 | 梅州名稱由來有所爭議。有說當地多梅,有「十里梅花」之稱;有說此地為漢將梅絹之封邑。但這些說法均未有確切依據。而據《光緒嘉應州志》,梅州是因本地有「梅峰」山、「梅溪」水而得名。(梅州被尊為「世界客都」。) |
清遠市 | 清遠又稱鳳城,是由於清遠的版圖像一隻鳳凰。 |
揭陽市 | 秦始皇平越後,於秦始皇33年(公元前214年)設立揭陽戍守區,隸屬南海郡。1991年12月7日,國務院批准揭陽撤縣建市(地級)。 |
雲浮市 | 唐天寶元年(742年)設雲浮郡,明萬曆五年十一月戊寅(1578年1月3日),建置東安縣。民國三年(1914年),改名為雲浮縣,隸屬粵海道。 |